毕业论文整理(一):CT图像和邻域近似随机森林

课题要求

使用树模型分割彩色图像中的目标。

主要改进了邻域近似随机森林(Neighbourhood Approximation using Randomized Forests,NAFs),还使用了依赖树(Approximating Discret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with Dependence Trees,CLT)。

邻域近似随机森林NAFs

NAFs的原论文是用于医学图像分割的,它是一个框架不是一个模型,主要作用是对任意距离定义的近似最近邻检索(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ur retrieval for arbitrary distances),解决的问题类似于:给定一组带Ground Truth的灰度人体侧面CT图片去训练NAFs,然后对于一幅新的CT图片(out of samples),给出CT图像中各个内脏边缘的3D分割结果。

CF_ANN_NAF.png

医学图像简介

我们平时拍的CT(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,Computed Tomography)图片原始数据并不是平面的2D图像数据,而是3D的。它是利用精准的X射线和探测器对人体的某一部位做逐层的断面扫描,采集人体截面结构的信息,再通过重建(Reconstruction)来获得数值,最后通过一定显示手段去可视化。你可以想象成CT图像会一片一片地采集2D图像,再组装成3D的。每一片图像都会有一个“厚度”,由于是物理设备,是以毫米(mm)为单位的。在这个厚度的某个像素(实际是一个小方块)里面,很可能包含不止一种组织,那么它的取值通常是这些组织取值的平均数。还有一个概念是“层距”,相邻两片的距离如果太大,就可能不是连续的影像。又因为设备的不同,每个CT图像的层厚和层距取值可能会不同,那么如果要进行机器学习,我们需要对这些图像进行配准(Register),就是把所有的CT图像数据都转换到同一个世界坐标系XYZ下,如果多了就删去,如果少了就插入,如果坐标系不一样就旋转等等,有相应的算法可以处理。最后我们规定图像像素的大小应该是几mm厚,把CT扫描的“强度值”作为“像素值”来使用,就得到了灰度图像。灰度图像的数值通常是在-2048到2048之间的,如果要可视化,需要转为0~256,因为1000和1001的灰度你是看不出来区别的。

CT图像通常以DICOM(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)格式存储,分辨率为4096级。我录制了一个gif来直观地感受一下(MITK workbench打开DICOM文件):

CT_DICOM.gif

Patches简介

看到这里显然有一个疑问,树模型不是一直都用来分类的吗,怎么可以用来分割呢?答案是作者通过巧妙的方式把分类转换为了分割。我们称2D图像中的像素点叫做Pixel,那么3D图像中的像素体就叫做Voxel(体像素),由一堆Voxel组成的小立方体就是Patches(块像素)。

patches.png

那么将40张CT图像分割成30000重叠的块像素,每个块像素提取1400个特征,训练NAFs进行分类,类别是块像素中占比多的那个内脏:

NAFs_patches.png

对于一幅新输入的待分割CT图像,我们也切分成重叠的块像素,提取同样的特征,遍历NAFs,每棵树都会找到很多30000训练patches中的“最近邻”patches,并且根据概率有一个相似度。我们只选择相似度最高的前20个最近邻patches。

neighbour_patches.png

对这20个最近邻Patches,创建一个搜索窗,用归一化积相关算法(NCC)进行相似度匹配,得分最高的Patches就会被选为候选Patches(candidate patches)。这样每一个voxel都会被若干候选Patches覆盖,他们的投票值最高的标签就作为这个Voxel的标签,这样一来就用Patches的分类完成了Voxel分割:

NCC_label.png

NAFs原理

整个分割过程大致有了了解,关键点有两个:如何构建随机森林去近似邻域?如何处理特征?

我们定义整个图像集为I,每张图像I∈I,一个图像子集为{Ip}p∈[1,P],两幅图像之间的距离定义为ρ(·, ·),具体数值为ρ(I, J),J为新输入的图像。NAF就是寻找k个和J最相似的I∈I,也就是使得ρ(I, J)最小的k个I,定义这个最近邻图像集合为N_kρ(J)。可以想象直接搜索这个N_kρ(J) 是十分费时间的,而且如果采用“年龄”来定义距离,新图像是没有“年龄”这种属性的,所以距离根本不可测。NAF就是通过构建随机森林来近似这种邻域关系,相当于把这种距离保存在了树的结构里,只需要遍历森林测试特征就可以了,完全不需要去计算距离。

NAFs树的测试过程

NAF的树是二叉决策树,给定一幅图像J,它会依次遍历每棵树,从根节点s0开始一直找到叶节点,叶节点里保存着训练图像ID,如果新图像和那些叶节点都走了相似的路径,那说明它们本身也是相似的,这就是最近邻图像集合。我们把单棵树产生的最近邻图像集合定义为N_T(ρ)(J),也就是新图像J按照ρ定义遍历第T棵树产生的Neighbours。论文的示意图很容易看懂,就是简单的决策树测试而已:

NAF.png

NAFs树的训练过程——特征降维

定义图像I的特征向量为f(I)∈R^Q,因为是图像,所以f非常可能是一个高维的特征向量,例如Q=10000。那么必须得降维,否则就当场去世了。随机森林的随机是一个又鲁棒又能降维的东西,我们先随机挑选特征f_T(I)∈R^q,q<Q,f_T(I)∈f(I),这样既降低了维度,又使得每棵树更加独立。然后在每棵树训练期间节点分叉的时候,我们总是再次从f_T(I)中随机挑选M个特征进行遍历来做出二分抉择,M<=q,f_MT(I) ∈f_T(I)。两次降维已经够了。我们定义节点的图像集合为I_S,分叉后左节点图像集合为I_SL,右节点图像集合为I_SR,那么对于图像In∈I_S来说,分叉条件为:

ts.png

f_mT(In)指的是In这个图像的第m个特征值。我们的目标就是优化参数m和τ,使得划分得最开,很明显要使用熵了。但这里的距离ρ不是传统的距离,可能是语义距离,所以这里的熵需要进行特殊定义。我们首先定义集合A的空间紧凑性为:

cρ.png

很容易理解,两两距离求和再平均,如果这个值越小,说明两两之间距离越小,那么就越紧凑(图像越相似),所以定义熵为:

G.png

根节点的紧凑性减去分叉后的紧凑性的加权,反映了按照当前m和τ划分子树根节点的紧凑程度,熵越大,划分也就越好,所以整个问题变成了求最优化解:

arg_max.png

其中Δ是树的停止条件之一,也就是叶节点必须要有的最小图片数目。求解的过程就是对于每个m取值,我们遍历所有的τ划分点取值,求得使得熵G取到最大值的m和τ,虽然前面两次降维,但这个遍历过程仍然是一个很费时的操作。

训练树的停止条件:树的深度、最小样本数Δ、G<0。前两个就是决策树的基本停止条件,G<0意味着划分下去反而变得不紧凑了(图片之间相似程度更低了),所以还不如不要分直接停止生长。

NAFs的测试过程

对于给定的图像J,测试每棵树,找到叶节点最近邻图像集合N_T(ρ)(J),我们给这些图像计数,那么得分最高的前k个显然是整个森林都认为很相似的最近邻图像了。定义1A(x)为sign函数,若x∈A则1A(x)=1,否则1A(x)=0,那么测试的计数得分用数学公式表示为:

WF.png

也就是新图像J在距离ρ的定义下,森林F中各棵树T判断是否和训练图像In相似的求和值。

NAFs参数调整

NAF有很多参数:

(1)叶节点最小图像数目Δ
Δ越大,划分越粗糙,降低KNN精确度;Δ越小,越容易过拟合。

(2)最大树深
树深越小,划分越粗糙,降低KNN精确度;树深越大,对内存和算法性能要求就越高。

(3)树的数目
刚开始增加明显提升精确度;当树的数目达到一定程度后,精确度就不会有明显提升了。

(4)特征空间大小Q和降维q、M
q/Q越大,那么树的独立性越小,都训练出一样的树那还要森林有什么用呢。q/Q通常根据具体的Q值来确定,例如Q=10000,则q/Q取0.1,q=1000;Q=3000,则q/Q取1/3,q=1000。

M同理,可以根据机器性能和期望的邻域近似准确度去调整。

NAFs优势和劣势

从前面可以看出,整个分割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寻找KNN的过程,不过NAFs的好处在于,它不需要进行配准(因为使用块像素的相似来进行分割的,而不是建立严格的数学模型),并且它可以用于“语义距离”。举个例子,我们要对脑部CT图像进行分类,判断这个人是多少岁,通常定义的距离都是这两幅图像的相似程度,比如欧式距离,而NAFs可以将“年龄”这个语义属性作为两幅图像的距离,也就是年龄差作为图像距离。这个和图像的像素值一点关系也没有,只和图像属性有关系。同时,因为构建了随机森林来保存这种块像素之间的近似相似性,所以搜索的速度非常快,不需要每个块像素去单独比对,只需要遍历NAFs即可。使用随机特征和树模型,能够很好地避免过拟合。

然而,如果Patches很多,那么整个训练过程会异常缓慢,并且需要巨量的内存和硬盘;并且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图像非常近似的分割(比如CT图像几乎变化不大),不能用于图像变化剧烈的,那种剧烈的还是老老实实使用神经网络吧。使用树模型,要调整的参数非常多。

毕业论文整理(一):CT图像和邻域近似随机森林

https://www.bananaoven.com/posts/42830/

作者

香蕉微波炉

发布于

2018-11-27

更新于

2018-11-27

许可协议